登录 | 注册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驾驶人在线 >> 新闻咨询 >> 学车动态 >> 正文

回忆:三代人的驾考历程

分享到:

   导读:30年前的驾考不仅需要单位推荐,还需“拜师学艺”,并跟随师傅实际上路,前后经过一年时间才允许考试;20年前驾考需要将学员封闭起来训练,每天早上还要跑步,至少学习半年才考试;从10年前至今,驾培市场逐步市场化,老百姓考驾照才变得简单起来。

  上世纪80年代“根正苗红”才能做驾驶员

  有3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蔺师傅回忆起他当年驾考时很自豪,“那会儿驾驶员可不像现在,那是扎扎实实的技术活,还挺受人尊敬的,那时司机不仅会开车还需要会修车。”蔺师傅说,当时因为车比较稀罕,驾驶员也是稀缺工种,必须“根正苗红”的优秀青年才有资格考,首先需要单位推荐,然后拿着推荐表才能去驾校报名,紧接着就是“拜师学艺”环节,每个学员要跟随一个老师傅实地跑车,了解车辆构造,跑上快一年后,学员们才能进行理论考试和场地考试。

  上世纪90年代学驾驶过程就像是上学

  进入90年代后,驾驶员学习慢慢放开了,学车的人基本都是“先富起来一群人”,今年40多岁的谢师傅是1992年花了3000多元学的车,“那会儿西安的驾校非常少,地方也很偏,所以学车的人都需要带着铺盖,住在驾校里进行学习。”谢师傅回忆说,当时驾校就像现在住宿学校一样,每天早上还要点名跑步,光理论学习就需要2个多月时间,每天就像学生一样上下午上课,之后才能进入训练场地。

  由于人多车少,学员们一开始只能用脸盆模拟方向盘打方向,用笤帚当挡位模拟换挡,一周之后才能陆续摸上车,就这样经过2个多月的上车训练后,最后才参加驾考。“当时驾考科目一考试还是纸质试卷,需要人工答题,科目二、科目三都是人工考试,经过近半年的系统学习,八九成学员都能过关!”

  2000年至今驾考逐步形成市场化

  2000年左右,西安的驾校逐步发展到二三十家,驾校也开始试着打广告、驻扎招生点,市场化雏形逐步显现,刘先生是2001年学的驾照,他回忆说,当时的驾校学习跟现在差不多,但还没有像现在的周末班等,考驾照的人很多都是普通市民,“当时驾考仍然沿用的是人工考试,但走关系、花钱买过关现象比较多。”

  2002年至2004年间,科目一理论考试才采用了电脑答题,科目二桩考采用电子考试,科目三场地考试是人工评判考试,作弊现象才有所减少;

  2007年4月1日后,原科目三考试内容(即倒库移库、场地考试)并入科目二,增加城市道路考试。

  2011年4月1日,科目一、科目二均实现电子考试,科目三人工考试。

  2012年3月,科目一、科目二、科目三均电子考试。

  2013年1月,在原有基础上,科目一、科目二、科目三优化考试系统,全程自动化考试。



相关文章
当前在线用户
今日模拟考试用户
90分以上用户
恭喜他们顺利过关。